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——蒲州梆子
來源:非遺中心
發(fā)表時間:2021-04-22 16:56
蒲州梆子形成于明末清初晉、陜、豫交界三角地帶的蒲州(今永濟(jì)市境內(nèi))。主要流行于山西的南部以及陜西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域。初期民間稱“亂彈”或“梆子腔”,清代中葉稱“山陜梆子”,民國初年稱“蒲州梆子”,是我國古老梆子腔劇種之一,被譽為“梆子腔”的鼻祖。
蒲州梆子是板腔體戲曲劇種,唱腔以梆子腔為主,另有昆曲、吹腔及民歌小調(diào)等。梆子腔屬板腔體,有7種基本板式。另有嗩吶曲牌和絲弦曲牌計300多支。蒲州梆子的聲腔特征是腔高板急,慷慨激越,行腔高亢奔放,富有激情。蒲州梆子唱腔長于表現(xiàn)慷慨激情、悲壯凄楚的英雄史劇,又善于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。其表演最鮮明的特點是火爆奔放,寬大有力,舒展明快,注重做工。尤其是擅用特技表現(xiàn)人物,屬于難度較高、觀賞性極強的表演技巧。僅特技絕活就有30余種,其帽翅、髯口、翎子、梢子、鞭子、蹺功等表演絕技,在全國享有盛名。
- 相關(guān)解讀
【打印本頁】
【關(guān)閉窗口】